「路上看到1塊錢,你會怎麼辦?撿起來,還是略過不看?」對於金錢,不少人抱怨現在的工作薪水不多,未來面臨結婚生子等重要關卡,很難順利過關。但一方面卻又看到什麼、買什麼。有時覺得一點小錢沒關係,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回。
懶惰是無法理好財的。這裡就有個小故事,一個普通的藍領打工仔,靠著保守投資股票累積800萬美元。他如何做到?
除了中樂透,錢從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。主人翁瑞德告訴我們,即使慢理財也能致富,每月儲蓄300美元,累積到800萬美元,這就是著名的「複利法則」。讓我們實際來看看這個打工仔的故事:
2015年6月《華爾街日報》和許多重要媒體皆報導,瑞德(Ronald Read)於2014年6月2日以92歲高齡過世。他住在緬因州小城,一生做打工仔、晚年當清潔工,朋友及親人只知道他唯一遺產是值5000美元的2007年豐田廉價車。但無人知道他精於投資股票,處理他遺產的律師發現瑞德累積價值高達800萬美元的股票。
1921年出生於普通家庭的瑞德,成長中住在鄉村小屋,每天要步行好幾哩路上學。高中畢業後從軍,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,曾到過北非、義大利及太平洋戰場,直到1945年底才返回家鄉。首先在加油站打工25年後退休,但又覺得退休生活並不愜意,再回JCPenny百貨商店任清潔工,直到1997年他76歲時才完全退休。太太於40年前過世,此後瑞德一直獨身,有一繼子,住在別州、每幾個月會來探望他。
繼子說瑞德一生只有兩個嗜好:閱讀《華爾街日報》和砍柴。所以車庫內積滿柴木供冬季火爐取暖用,但繼子並不知道瑞德在股票市場的投資。據女律師勞維爾說,6、7年前瑞德來找她處理遺囑時告知有些股票,3年前再告知約有3百萬美元價值的股票。瑞德過世後勞維爾打開銀行保險箱,發現有3英吋厚共有328張的股票證書,內含90多家公司股票,經整理,因公司合併等因素,現仍有76家股票,購股時間橫跨數10年,有的股票是1959年買的,大部分皆為有配息的績優股。目前由瑞德遺產執行官富國銀行(Wells Fargo)資產顧問Claire Johns處理中。
瑞德一生勤儉、衣食普通,勞維爾說瑞德來拜訪她律師事務所時,會將車停得遠遠的節省停車費。買股票也盡量節省交易和管理費、由自己保管或由股票發行公司指定機構(Transfer Agent)代管,可不收費用。鄰居太太前幾年冬天同情他清寒和禿頭受寒,特為瑞德針織毛線帽取暖,但沒看見他戴過;另一鄰居同情他生活簡樸,特將瑞德棄用的舊籬芭買去。瑞德的休閒生活是到退休軍人俱樂部喝咖啡和榮民朋友聊天。朋友鄰居、連繼子在內,都不知道他擁有那麼多股票。
勤儉度日,財產捐贈公益
宣布遺囑的律師Rowell和執行人Claire Johns 說:瑞德是個普通藍領,他最大開銷是長期訂閱《華爾街日
報》和《Barron》刊物,閱讀財經書報,是公立圖書館常客。遺囑中將一生投資累積800萬美元大部分捐贈公益。最大一筆是480萬捐贈當地醫院,使這小城的非營利醫院喜出望外。它只有61張病床、服務5萬多人,將用此捐款擴建和增購設備。
其次一筆120萬捐贈給當地公共圖書館,圖書館館長說,不少來圖書館的常客經常在遺囑中會提捐助,但多為數百元,偶爾會有數千元。瑞德這筆捐助可是歷史新高,將用來擴建圖書館。遺囑中尚捐贈若干其他公益社團,僅留少數給繼子和親友。
他擁有哪10大股票?
瑞德擁有的76家公司股票中,《華爾街日報》公布了前10大股票。我按其種類和共同點表列於下,括弧內為該股市值(美元)。
1 銀行金融業:Wells Fargo($511000),American Express($199000)
2 民生消費品:Procter & Gamble($364000),Colgate-Palmolive($252000)、VF Corp($152000)
3 食品及調味品業:JM Smocker($190000)、McCormick($145000)
4 藥物及醫療器材業:Johnson & Johnson($183000)
5 傳統科技業:Raytheon($143000)、United Technologies($141000)
此5類股票皆有下列共同點:1.都是該類企業股票中的楚翹、2.皆有數10年或上百年的經營歷史、3. 皆擁有著名品牌、4.每年皆配股息約 2% 到 2.5%,5.總公司皆位於美國東岸或中部,即在他家附近數州,沒有一家為高科技創立於西海岸的公司等。此10大股票總共市值約2百萬美元,占遺產總值 1/4;其他66家股票占遺產總值3/4、約6百萬美元(平均每家股票約值9萬元),其中著名的有美國電話(AT&T)、通用電器(GE)、通用汽車(GM)、農機公司(Deere)等,相當類似前10大,仍以績優股為主。
他分散投資多股的努力是驚人的,而他又不用電腦,不大可能經常注意90多種股票,他一定對投資公司管理層深具信心。當然他也有失敗的股票,譬如破產的李曼控股(Lehman Brothers Holding)和貶值的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)。
累積財富?聽巴菲特的話
美國主要有線電視財訊網 CNBC請來數位專家分析瑞德投資策略,結論是:如果每月儲蓄或投資300美元,連續65年、以年利率8% 計算,是可累積到800萬美元。事實上過去65年一般保守穩定性的投資年利率,像銀行定存、政府公債等皆遠低於8%,是不大可能累積財富的。而瑞德的成功原因有二:其一、他的投資策略,符合股王巴菲特投資教戰要點,其二、瑞德很能控制他的消費習慣,長期勤儉。我可再加一條,他沒離過婚,每次離婚財產要去掉一半。
專家們的結論是:藍領工薪美國人要成為富翁的「美國夢」是可以實現的。
勤儉致富,鄰居的百萬富翁
1996年美國出過一本暢銷書《鄰居的百萬富翁》,作者經多年研究,提及高收入家庭不一定可致富,建議美國家庭「平均累積財富(AAW,Average Accumulator of Wealth)」方程式為:年齡×年收入×10%(此公式僅適用於中年以上者)。
例如某甲現年50歲,年收入為4萬5000美元,投資收入為5000美元,總年收入為5萬美元。按公式,平均累積財富(AAW)為 50×5萬×10% =25萬。如果他50歲時淨資產只有AAW一半,則應稱為「低度累積財富(UAW,Under Accumulator of Wealth)」,如果儲蓄程度遠高於AAW,則被稱為「巨額累積財富(PAW, Prodigious Accumulator of Wealth)」 。
作者列舉許多例子,譬如高收入醫生或雙薪白領,常因住豪宅、開名車、著名牌衣等而甚少儲蓄。而做小生意的老闆們從事裝修業、包租婆、雜貨店、乾洗店等,經年累月有現金流收入,平時不穿名牌、不買新車、量入為出,盡量儲蓄則較易成百萬富翁。1996年統計《鄰居的百萬富翁》的中值年收入為13萬,中值淨資產為1.6百萬,在當年是相當高的。
很有意思的是,近日《洛杉磯時報》報導,該書作者 Thomas Stanley已於2015年3月因車禍身亡,報上也提及瑞德再次證明作者的研究「勤儉是可以致富」。
最近20多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股市和房產趨勢皆都澎湃增值、造就了另一個累積財富的機會。普通工人如瑞德,一生勤儉、僅靠投資績優股,也可累積成富翁,他又樂意捐助公益,真是美事一樁。
文章來源:30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