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演講上百場的基金教母蕭碧燕,發現許多人投資失敗、無法穩健累積資產,到了不得不退休的年齡,仍然煩惱錢不夠用;最大的原因並不是用錯工具,而是因為缺乏最核心的正確理財習慣。
投資基金從來沒有虧損經驗,蕭碧燕在投資路上,可說不曾失敗過,她認為,掌握這些投資技巧一點都不難,但在投資之前,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金錢,最基本的就是強迫存錢、絕不拿下個月要用到的生活費來投資、按個性或年齡決定資產的配置等。有了這些理財習慣當基礎,再搭配適合你的投資法,未來想要買房、準備教育金、安穩退休,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
這樣做,理財不失敗
●誰說「低薪沒錢理財」,薪水不高的上班族,存下的財富也能贏過高薪的月光族
●年輕時積極理財,中年後穩健守財,為自己設計最適合的投資配置
●兩本帳理財法,一領薪水就強迫分流,存錢原來這麼簡單
●投資不能只會衝衝衝,聰明儲備能靈活運用的「保守錢」
●所有父母都該做到的「零用錢計畫」,教出不浪費的孩子
「比別人早規劃理財,享受愜意人生」
雖然忙碌,但自由自在的過了3年的時光,深刻感受到「討生活」與「過生活」的不同!這3年來上課、演講將近600場,不同的是遊走兩岸,踏遍台灣城鄉,還有旅遊勝地;能有這種福氣享受如此愜意的生活,都要歸功於我比別人早的人生規畫、我比別人更能紀律執行、還有及早領悟了正確態度與觀念。
這些種種讓我再度提筆寫了這本書,希望我的計畫、觀念、方法,能提供給一直支持我的投資朋友參考,吸收別人的經驗,總能少走許多的冤枉路。
不要被「怕少賺錢綁架」
投資的道理很簡單(買低賣高),但執行起很來困難,計畫人人會想也會做,但要確實執行更是難上加難。想必大家都有過如此的經驗與體認,明知及早計畫的重要,卻一天拖過一天,明知不該追高殺低,卻一次又一次的犯錯。這就是人性,貪婪也好,恐懼也罷,只要是人都會如此,大家不用太沮喪;但如何讓自己產生貪婪與恐懼的時間愈來愈縮短,那麼你離成功就愈來愈近了。
常有投資朋友問我:「蕭老師,我的中國基金報酬率已經35%,是該贖回?還是再等等? 」我的答案是「現在贖回你將是贏家,再等等就是試圖想當專家!」當贏家或當專家只在你的一念間,而這一念間卻攸關你投資成敗的重要關鍵,所以我演講時總告訴大家,投資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,為什麼難?因為大家都被「怕少賺錢」所綁架了,跳脫這個迷思,你將會體認其實套牢比少賺更痛苦!
學習了解投資工具的本性
這幾年台灣投資人超愛配息的基金,其實這不是壞事,只是要懂得,怎麼愛才能愛得值回票價?我常提醒大家買此種基金要具備3條件:1.目的只為配息2.長期投資3.要能不在乎淨值的波動,只要能確實做到這3點,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。
但有些人總是似懂非懂,2014年市場多次震盪,當然買此種基金的人嚐到了淨值的下跌(出現了資本利損),內心開始不安,再次問我:「蕭老師,我能再加碼攤平嗎?」問了這句話,我就懂你的心理了,我的答案是:「不能」,因為想要攤平,想必你很在乎淨值的波動,而加碼後投入金額變大,肯定更在乎淨值的波動,這樣離3條件漸行漸遠,恐怕還是要走入失敗一途!
文章來源 :che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