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離退休年齡不遠,卻擔心銀行的退休金不夠養老,想投資理財又擔心血本無歸?

熟齡族必懂的理財課,教你打理財富的心法,讓退休後的生活更安穩有保障!

最近的統計顯示,國人平均壽命達79.8歲,而老年人口數占人口比例已達12.5%,並持續快速成長,許多人步入40、50歲,開始盤算起老年生活,都有著「錢恐怕不夠」的憂慮,想趕快投資來賺錢,不過專家建議,40歲之後的投資應保守,尋求風險較小的方式來理財,以免連基本的老本都賠進去。

許多人把理財視為工作到達一定階段的目標,認為要累積一定的財富再來打理,理財作家劉憶如表示,不是只有買股票、買基金才叫做理財,如何分配手頭現金與儲蓄比例,也是一種理財規劃,如果總是賺多少就花多少、或是習慣預先借貸,有些人即使工作到30、40歲,仍沒有存款。

 

熟齡族投資前

 

先評估風險承擔能力

現在市面上理財書籍傳遞的觀念都是教人「有工作就可開始理財」,劉憶如指出,傳統的儲蓄固然適用於每個族群,但現在儲蓄的利率太低,加上通貨膨脹的緣故,幣值會愈來愈薄,因此多半會建議民眾透過股票、基金來幫自己賺錢,而且要及早開始,因為這類投資有賠錢的風險,而年紀較輕者,透過工作賺錢的機會較多,較有本錢承受可能的損失。

自己可承受多少風險,劉憶如提供簡單的計算方式:「100-年齡=風險資產比例」,以40歲為例,積極投資的比例不宜超過60%,至少有40%的資產應保守規劃;隨著年紀愈大,能夠冒險的比例應愈來愈低。

投信投顧公會前祕書長、現任穩瑩顧問公司基金專業老師蕭碧燕表示,理財當然是好事,但不能讓生活變得不好過,尤其到了40歲以上的熟齡階段,若投資失敗,直接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,因此一定要謹慎選擇投資理財的方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abel 的頭像
    Isabel

    財富倍增加油站

    Isab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