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】
關於零用錢我們已經討論了太多,其實年輕一代的父母,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財商培養,給孩子錢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花錢和存錢。筆者通過為自家孩子設立零用錢協議的實踐,提出合理使用零用錢的建議,值得借鑑。
你有沒有和我們家一樣,常常碰到下面這些孩子要零用錢的情景?
情景1:放學回家路上,有個小超市,門口有一台小型遊戲機,每次路過,我家老大和老二都垂涎三尺,想方設法求我拿錢出來換遊戲幣。「媽媽我真的太想玩彈珠遊戲了!」「媽媽,能讓我玩一次遊戲嗎?」「媽媽,玩一次才一塊錢!」
情景2:每周五下午他們有圍棋課,圍棋室的小朋友總有錢買各種零食,兄妹倆眼饞得也是垂涎欲滴,羨慕小朋友有零用錢,可以自己買東西吃。我不給零用錢,是擔心他們自己買的零食不夠健康,而且每次上課我都幫他們帶零食,可他們還是羨慕小朋友擁有自己買零食的自由。
情景3:幾乎每個月都有小朋友過生日,他們常常被邀請參加生日趴體,送朋友生日禮物是基本禮貌,也代表孩子的心意,禮物通常也不貴,我不能不同意他們要些錢買禮物的需求。
…….
其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,有關金錢的各種場景,隨時都可能遇到。以前我一直沒有正式給過他們零用錢,孩子想買什麼玩具、禮物和零食,都是隨時掏錢,造成了他們對金錢沒有概念,有任何需要只管向爸爸媽媽張口要,我們同意的,他們的需求就得到滿足;不同意的,他們也就作罷。
這當然不是金錢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,給孩子錢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花錢和存錢。財商(FQ) 與智商(IQ)、情商(EQ)一道被稱為現代經濟人必備的「三商」。而對孩子來說,財商教育就是教孩子金錢知識和理財技巧,它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。重視錢的教育,等於是把孩子從象牙塔上帶回到現實生活中來,良好的理財觀也有助於發展孩子健全的人格。
後來,在大量翻閱和參考兒童財商書籍的基礎上,結合自己家的情況,我制定出一套「四步走」的零用錢方案,開啟了我家的財商教育第一課——如何正確使用零用錢(包括如何合理地給孩子零用錢,幫助孩子建立「量入為出」的金錢觀,使孩子理解儲蓄和記帳的概念)。
第一步,親子共同商量零用錢金額。
對於學齡前和小學生的孩子,建議每周給一次零用錢。每天給周期太短,可能會讓孩子失去管理分配金錢的樂趣;每月給又太長,孩子難以有效支配。
親子共同商量金額,可根據年齡、家庭實際情況而定。比如我家妹妹5歲,每周10元(爸爸說女孩子要多給點);哥哥7歲,每周8元。
規定零用錢的用途,主要用來買零食,但要求是健康食品,孩子自己列出可能的零食:養樂多、酸奶、冰棍、棒棒糖,山楂片等(各家可能不一樣)。
試運行期為3個月,這期間家長指導和監督孩子使用零用錢,等孩子由「他律」轉為「自律」,掌握了如何使用零用錢之後,家長可以完全交由孩子自主決定
第二步,親子簽訂零用錢協議書。
和孩子共同商量,一塊兒制定一份書面的零用錢協議書,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認識協議書的嚴肅性,再則教會孩子對自己同意的事情負責。
協議書中,要寫明零用錢來源及組成,包括基本零用錢、勞動報酬以及獎勵。我們同意孩子通過勞動獲得零用錢,做那些原本需要花錢請人做,或本來不會讓孩子幫忙的工作。
建議和孩子一起做出零用錢分配比例,比如我家的分配比例是:用於儲蓄占比20%,用於禮物或捐贈占比20%,用於消費占比60%。儲蓄可用於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。我們規定只有兒童節、聖誕節和生日的禮物由家長出錢購買,想要其他喜歡的玩具只能拿自己儲蓄的錢去買。
所有內容與孩子共同商量決定,要求孩子簽字後說到做到,避免零用錢花光再來伸手要錢的情況。
第三步,教孩子做零用錢收支簿。
為孩子準備一個零用錢記帳本,要求孩子記錄每筆錢的來源和去向。對於會寫數字的小朋友,可以用簡單數字記錄,對於不會寫數字的小朋友,可以採用畫圖方式記帳。零用錢記帳本格式可參照下表。
第四步,每周家庭財務會議。
約定固定的時間,比如每周五晚上,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開家庭財務會議。了解孩子本周零用錢的使用情況,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,並對孩子的使用、記帳等情況給出具體建議。
將我們家的零用錢協議與大家分享,是希望面臨同樣問題的家長能有所啟發。最後想說的是,一旦給了孩子零用錢,就不要再干涉太多,讓孩子擁有對金錢的自主權,能幫助他們更快學會合理使用,理解預算和儲蓄的意義,養成好的用錢習慣。
(作者谷利,曾是外企經理,現是一對兒女的媽媽,頭條號簽約作者,認同「父母的成長從陪伴子女的成長開始,且父母的成長應先於子女的成長」的理念,並在努力實踐中。)
本文章來源:KKnews